苗栗縣獅潭鄉有一位佛心阿伯,從2004年開始便號召鄉民捐白米,給有需要的基金會,借由公益管道幫助弱勢族群。在面對媒體採訪時,更是立下宏願「要捐到100歲!」
這位善心的阿伯名叫甘順發,今年86歲,為人親切、個性爽朗的他從17年前結識到公益基金會後,便開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。
2021年更是募集到4500台斤白米,讓基金會中的憨兒們溫飽有著落,對於此番的善舉,他謙虛的說「大家雖然不是很有錢,但都很有心。」
偶然接觸公益事業,堅持18年成終身志業
甘阿伯原本經營農業機械生意,20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結識到捐贈土地、協助開闢縣道的已故地主胡得鏘,瞭解到他創辦的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。
聽說基金會在桃園照顧喜憨兒後,他深受感動「那時候就想做一些事支持他們。」思來想去,只有送白米最實際,於是他就在家鄉獅潭發起白米募捐。
沒想到這一捐就是18年,如今靠著甘阿伯和善心鄉民的支持,很多憨兒已經長大成人,其中有一位小女孩讓阿伯留下深刻印象。
她叫小玲,她雖然無法表達,但卻非常喜歡跳舞,在一年一次的團圓日,都會開心地跳著啦啦隊舞蹈感謝爺爺奶奶們的幫助「看到孩子的笑,就感覺一切都值得!」
後來隨著基金會收留的憨兒越來越多,白米需求量龐大,甘阿伯就將募捐固定下來,也從最初的個人捐贈發展到大家合力支持。
善心傳遞家鄉,沒有理由不捐下去
近兩年來,受到疫情影響,基金會收到的捐款數量大幅減少,捐米事業卻沒有遭遇瓶頸,甚至比之前更加踴躍。
甘阿伯說「雖然隨著年紀捐助人數變少了,但有人一回應就捐很多!」
除了組織大家捐米幫助孩子們,他還運用自己修農機的技巧,幫助獅潭有需要的鄉民「老人們住處很分散,經濟也不寬裕,修農機很辛苦,我就上門維修。」
雖然獅潭鄉是高齡鄉鎮,地方老人家逐漸凋零,但隨著家鄉建設加速,觀光發展,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回鄉打拼,這也讓甘阿伯看到傳承的可能。
「這是一個善的迴圈,沒有什麼理由不再捐下去」。
1聲號召30人相應,立宏願捐到100嵗
受到甘阿伯善心的感染,今年的捐助非常順利,一次號召就有30幾名善心人士回應,更有人一捐就是500台斤,最後一共募集到4500台斤白米。
在捐米儀式上,受助的憨兒們走上台,為爺爺奶奶們獻上自己親手製作的花,並跳舞表達感謝,讓甘阿伯非常感動。
「想到400多名憨兒和工作人員能獲得3餐溫飽,就感覺付出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。」
在儀式上他還立下宏遠,要一直捐到100歲!
被善行感動,甘阿伯走上公益之路,18年守護著涵兒的健康成長。
用自己的行動,讓善念在家鄉的土地上傳播。
讓更多人看到了台灣的正向力量!